高唐县:农业机械化提升农民“幸福指数”

作者:王化智 本站发布时间:2014年07月09日

 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早已成历史。现在,收割机收庄稼,秸秆打捆机收拾秸秆,插秧机种庄稼。两三个人就可以管上千亩地。自个没出一点力,就瞅着小麦丰产丰收、颗粒归仓、玉米顺利播种好了。今年三夏,机械化作业的有力实施,让众多高唐百姓成了“休闲一族”,晃晃悠悠之间见着了丰收、播下了种子,农民种地的幸福感指数越来越高,机械化生产成农民背靠乘凉的“大树”,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农村生产方式。

  已近80岁的高唐县梁村镇前苦村李老汉告诉,今年三夏,处处可见同一块麦田里既有小麦联合收获机在收割,又有玉米精量播种机在种植,完全实现了机收机播同步压茬进行。他家的10亩麦田,连收带种,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搞定了。他甚至连地都没有下,机手就把麦子给送回了家。

  谈起当年麦收,李老汉止不住有些激动。回首曾经的那个年代,没有机器,收麦子全凭人工镰割,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,起早贪黑,得忙活好几天,累得人要脱层皮。要是赶上连阴天,还要吃发霉的麦子。现在好了,一律机械化作业,收、播、运“一条龙”服务让老百姓在家舒舒服服等着丰收的果实,潇潇洒洒度三夏。聊起小麦收成时,李老汉可是感慨万千,脸上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。他说,这几年一直采用保护性耕作,土地越来越肥沃,收成也长脸,

  10亩地平均亩产达到了600公斤,比过去的精耕细作还要省力、省事、又增产,这都得益于农机部门大力推广实施的节本增效农机化新技术。“种了一辈子地,现在总算琢磨出点味道来!”李老汉感慨地说。

  机械化作业让越来越多的李老汉们成为农忙季节的“休闲一族”,笑谈三夏也成了李老汉们茶余饭后经常做的一件事。“边收边种,10亩地不到一上午就完事了,这在过去可是连想都不敢想的。机械化作业让咱农民种地不再犯愁,种地真的挺幸福!”李老汉的话代表了现代幸福农民的共同心声。(王化智)

新闻来源地址: